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China)APP官网-BinG百科

推荐 转载《扬子晚报》文章《高校如何高尚 教会学生做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6-17   浏览次数:7

    教会学生做一个诚信正直的人

    教会学生做一个举止儒雅的人

    教会学生做一个视野开阔的人

    有人说,大学之所以为大,是因为有大楼和大师,这是大学的基础。但大学更需要大德和大道,因为这是她的灵魂。大德,是指大学的教育理想,奉行的价值观念;大道,是指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理性、行为高尚的人。明大德者方能行大道,行大道者,则必须克服心浮气躁,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淡定心态,在教育学生做人上下恒久的功夫。

    在美丽如画的天华校园南侧,有一座临河而建,气势恢宏,古朴典雅,长达300多米的文化长廊,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将之题名为“修身苑”。长廊内精心辑录了中国古代先贤名言警句400多条,4万余字,集中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充分发挥文化长廊的育人功用,天华学院国学院先后培训了一支40余人的国学宣讲队伍。近三年来,每一个入校的新生,每一期党校的学员,共4000多人在这里聆听过他们的宣讲,感悟做人的真谛,接受心灵的洗礼。2008级经济管理系学生虞琪君是国学宣讲团的成员,她谈到:过去在家里,经常会对老爸的“老生常谈经验论”不以为然,有时还会出言顶撞。成为国学宣讲团成员后,每当讲到廊柱上镌刻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句名言,都会让她暗自愧疚,觉得过去对父亲的不敬是误解了父亲的一番苦心。她主动找父亲谈心,向他道歉。父亲高兴地说:“我女儿变乖了,变得知书达礼了,原来就是因为这么一句话啊!”可谓圣人一语值千金!

    为了让学生接受系统的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天华学院成立了国学院,将《诗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唐诗宋词这些传统的经典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的校本课程。课堂上,国学院的老师们身着古朴的唐装,引经据典,吟诗抚琴,那份学识和优雅常常使学生入迷。国学经典课程的学生满意度超过95%。日本的强烈地震引发了海啸和核污染,其国民却表现出令世界叹服的冷静和有序,但受其影响微乎其微的国内,却爆发了争先恐后的抢盐之风。教育系党支部书记沈晓燕将媒体报道的两种视频对比放映,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学生们纷纷发言说,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汗颜的举动?这反映了国民素质的差距,也显现了礼仪教育的缺失。学前教育专业凌行知、成果等同学说,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应该做一般公民的榜样,而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又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教育系的学生在全校带头掀起了“知礼在天华,示范靠大家”的活动,这股清新之风很快感染了全校。学生们身披红色绶带,在教室、宿舍楼的大门口,在大路要道和电梯旁,主动向老师问好,要求学生让长者先行。一次外省某高校的来访者突然提出要看看艺术系的男生宿舍,管理员随手打开几个房间:只见地面干干净净,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这哪里是我们印象中的大学生宿舍?客人们惊叹不已!

    前不久,天华学院董事会和党政领导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在全院的干部、辅导员和学生中,普遍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国学院开出了长长的书单,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人文科学的经典名著。学生四年学习期间,要阅读经典30部,辅导员和干部要读60部,一是不许有人例外,二是列入检查考核。经典,是先贤智者对社会的敏锐洞察,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阅读它,可以产生智慧,净化心灵,孕育美德。学生们说,读经典犹如吃压缩饼干,读闲杂之书犹如吃膨化食品,前者可以以一当十,后者则十不如一。老师们评价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读了几十本经典的人,他就有了文化的内涵,就会显得厚重而不流于浅薄,就会懂得自律而不放纵。国学院院长史文、副院长祝亚平两位博览经典,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博士,对学院领导的决策由衷地赞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全校开展阅读经典的活动,五年、十年以后,则将形成一种书卷之风,育出一批批儒雅之人。国之命,在人心;校之命,在育人。这个富有远见的决策,很可能会带来校运的昌隆。

    天华学院建校几年来,学院领导和教授们走访了上百家企业,老总们几乎不约而同地表示,企业用人不仅仅是用得上,还要信得过、靠得住。相对于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他们对学生的人品更加重视。有些专业知识由于更新很快,过不了几年就需要重新学习,有些技能培训花上几个月就能解决问题,但是一个人良好的品行却需要多年的教育和修炼。现在企业中的青年大学生随意毁约、频繁跳槽屡见不鲜,老总们期望高校能把教育学生做人作为关键性的工作来抓。这些话语让学院的领导深受鼓舞,这些想法竟然与天华学院以“诚信、责任”为核心的办学思想如此契合!

    五年来,在天华学院的电子屏上,日夜滚动着“诚以修身,信以待人,勤以求学,志贵在恒”的校训,让学生耳濡目染;学院制定了教师的行为准则:“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热爱教育事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院品牌,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学生成长”,要求全体教师铭记在心,身体力行;全校每周每位学生的手机上,都能收到辅导员们发来的两条如何做人做事的名言警句,可以时时品读体味;学院党委组织全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分别开展“一帮二”、“一帮一”的结对帮带活动,把努力学习、诚信做人作为帮带的主要内容。几年来全校300多名学生党员,5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带动了1000多名学生的成长。这项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犹如春风化雨,润泽着学生的心灵,让诚信做人的种子在他们的心田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清晨,大一年级学生早自习的铃声敲响之前,辅导员们早已等候在各班教室门口,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深夜,学生们已经进入了香甜的梦乡,副辅导员们依然巡查在宿舍的各个楼面,守护着校园的安宁。一个初冬的晚上,熄灯以后,年轻的女辅导员沈思,发现班上还有4位男生尚未回到宿舍。“他们一定是打游戏去了!”沈思立即拨通手机,对他们说:“不要忘记你们在遵守校规的承诺书上是签了字的,马上回来休息,我就等在校门口,直到你们回来!”当学生看到沈老师衣衫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心中泛起了一股感动的暖流。他们向沈老师保证:“我们绝对不会有下一次了。”

    张洪兴,这位已经与天华共同奋斗了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机械系老教授,在一次学生管理的经验交流会上,深有感触地说,教育学生做人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毫无私利的大爱,是一种把学生教育成人的责任,要严格而不无情,关怀而不迁就。有一次,在学院的实习工厂里,系里的一位学生不服带班老师的管理,竟然把饮料泼在老师身上。张教授知道后多次找他谈话,进行严厉地批评,要求他在全班大会上向老师赔礼道歉,做深刻检查;而学生觉得这样做,会有损他的颜面,以跳河相威胁,但张教授坚持原则,没有退让。在班会上,他旗帜鲜明地说:“要是非分明,敢于认识自己的错误,知耻而后勇,这是一个诚信正直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会上,学生诚恳地向老师认错,家长也打来电话深表歉意。六年来,张教授要求全系学生把天华学院诚信做人的校训作为座右铭。辛勤的耕耘终于有了丰硕的收获。他的学生吴怡瑾参加全国汽车营销大赛总决赛,登上了最高领奖台,他的学生林颖夺得了首届上海市大学生创业梦想大赛二等奖,他的学生梁�昊作为上海民办高校的唯一代表,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总结表彰大会”。毕业生300多人中,31名学生参加了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16人超过国家复试分数线,多人被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录取。机械系三届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了95%以上。学生在毕业离别时,眼含热泪,紧紧拥抱着他,久久不放。每年教师节,学生都向他发来充满感激之情的问候短信:“张老师,您是严师,又是慈父,您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蜡烛,指引我们走出了做人的迷茫。为了我们成人成才,您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计算机系的一位袁姓同学,2004年曾被浙江某知名高校录取,由于父亲长期援藏,家庭缺乏教育监管,他沉湎于网络游戏,因严重旷课而被学校作退学处理。两年后重新参加高考,进入了天华学院。2007年9月的一天傍晚,他在马路行走时不慎被汽车碰伤,学院办公室主任谢吕法立即赶到现场,把他扶回自己的教工宿舍,亲自为他敷药洗脚,端水买饭,从此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使袁同学重新振作起来,谢老师主动把他作为自己的帮教对象,循循善诱地开导他:做人要有责任感,不但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父母家庭、国家和民族负责,不能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浪费时光,而应该在现实的世界里有所作为。时而批评,时而鼓励,时而劝勉,长期坚持,四年不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袁同学终于端正了人生态度,把对网络游戏的爱好转向了对计算机专业的钻研,成绩迅速上升,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发了用于学院教务管理的软件。今年,袁同学即将毕业,他不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在全国硕士研究生计算机专业入学考试中取得了363分的好成绩。袁同学的父亲不无感激地说,一个公办大学的弃儿,却在天华学院重新找回了自信的人生,学校功德无量,老师功德无量!

    今年秋季入学,天华学院将全面推行德育学分制,把德育学分和专业学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学生的德育学分如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则不能毕业。德育学分的内容,包含了对学校日常规范的遵守和文明礼仪的养成;对有损他人自由、影响校园和谐稳定行为的严格禁止,以及对一切美好行为的倡导和奖励。这凸显了他们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上决心的坚定和用心的良苦。

    这是一个急切需要人才的时代。然而什么是人才?首先是做人,然后是有才。高校只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实现学生父母的期盼,才能满足企业人才的需求,才能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这是一个教育需要改革的时代。面对社会上种种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现象,人们在抨击,教育家们在反思,这个沉重的话题何时才能变得不再令人沉甸甸?这是一个需要行动的时代。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动。一所学校也许只能创造一个育人的小环境,但是几十所、几百所学校一起努力,就能开创一片新天地。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下了苦功夫、实功夫、硬功夫,我们怀着感佩之情,采访了这所怀有美丽梦想的大学。

                              高校如何高尚 教会学生做人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把教育学生做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

    去年5月,学院董事长邹荣祥率团访问了美国百年名校太平洋大学,签订了两校之间全面合作的协议。此后,他又连续两次深入考察了这个学校,并相继与美国圣玛丽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圣马迪奥社区大学建立了更多的合作交流项目。目前天华学院已派出了两批共10名干部赴美国太平洋大学对口学习,在今明两年的暑假,将再组织50名干部赴美进行系统培训。35名青年教师赴美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项目,也已于去年9月正式实施。学院领导还决定,用三年时间,选拔60名辅导员赴美攻读学生事务管理和教育学硕士学位,以培养一支国际化水平较高的专业化学生管理队伍。学生的国际交流项目也将在今明两年全面铺开。根据协议,天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将有充分机会赴美国对口合作的大学游学一年,并为毕业生中符合条件者,开辟了去美国多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便捷通道。各系各专业引进原版教材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我们到底应该向美国的大学学习什么?这是天华学院的领导们正在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美国太平洋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龚晋慷教授谈到,美国的一流私立大学都有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历届董事会自觉恪守维护,历任校长坚决执行。不会因为人事更迭而随意变化,也不因追求创新而伤其根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稳定的传统和各具特色的大学文化。这些话语切中了中国目前许多大学的时弊,也使天华学院董事会和党政领导们进一步形成了共识:要坚守自己的“专、通、雅”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决不轻易动摇。学校的决策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我们的根在中国,是从传统中走来,我们汲取外来文化的有益养分,是为了让中华文化之树,枝干更茂,树叶常青,而不能自断根脉,自我迷失。

   天华学院领导从转变观念、开阔视野的角度,分别对各个层面的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领导干部要重点学习国外大学“全人教育”的理念,现代大学的管理制度,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教师要重点学习国外大学如何尊重学生、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有效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学生要重点学习国外大学如何养成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主动式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的公民意识。

    学院常务副院长叶才福、党委副书记龚春蕾满怀信心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极富包容性。我们既要引导学生扎根传统,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充分自信,又要在深入的国际交流中,让学生放眼世界,博采众长,使他们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批判性眼光和思维,昂首挺胸地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梦。让天华的毕业生们走出校园时,都能懂得做人、善于思考、勤于做事、乐于奉献,这是天华学院最美丽的梦。人工栽培的生晒参为什么贱如普通果蔬?源于种参者的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自然生长的野山参为什么价值千金?源于它不急不躁,积累了天地之精华。只要天华把教会学生做人作为执着追求的教育理想,几十年一以贯之,不动摇,不放弃,则特色必然形成,文化必然沉淀,梦想必然实现。

    山高可眺远,河深水长流,厚积者能薄发,追梦者有未来!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