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杭叶等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1-25 浏览次数:14
近日,我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杭叶在指导老师王群伟副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全程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并提交了 论文《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交互关系》,该论文已被《科研管理》专刊录用,将在2014年刊出。
杭叶同学参会之后,感触颇多,如在其参会小结中写到,“ 在本次投稿论文的撰写过称中,我们曾因只通过参考文献来确立指标体系而颇感困惑。学者对各种研究方法的介绍使我收获颇多,也坚定了我继续学习相关理论方法的决心。”“ 回顾以往自己在学校的科研活动或所选课程中的汇报经历,我的表达显得僵硬了许多,即使有清晰的思路,但因未抓住重点或分析不详尽而使他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明晰自己的观点,这让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在今后不仅要学习更多的研究方法,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还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 ”从中可以看出,类似于参与专门学术会议等阅历对本科生的全面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值得全院师生借鉴,故分享杭叶同学的参会小结如下:
十三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参会小结 一、前言 在 二、会议总结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主要围绕科技评价及其相关学科进行交流,大会主要分为5个环节,分别是:1、大会特邀报告;2、热点对话:大学与研究机构的评价;3、小组报告;4、大会报告;5、热点对话:区域与产业评价。 (一) 大会特邀报告和大学与研究机构的评价于 大学与研究机构的评价环节中,各学者在“一流大学的比较分析、科研工作的测量、外围专利的测度、科研质量评价、科研机构的评估”等问题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强调了“分类评价”、“相对标杆”等评价理念和方法。 当天下午的小组报告环节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大楼举行。报告内容涵盖了“科研评价理论框架”、“企业及产业创新评价”、“区域创新评价”及“高校、学科领域评价”等有关科技评价的各个领域。我所在的“区域与创新评价”分会场中,前来汇报的老师和学生们或以问题为导向,或以方法为导向,在构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不同区域类型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在省际间的分配优化以及R&D效率的空间关联和空间溢出效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 大会第二天的热点对话环节中,学者们对传统、新兴产业;不同地区的企业创新和竞争力、城市发展能力、科技人才开发绩效等研究进行了汇报。其中,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的我国新兴产业政策分析与评价引起了大家较多的关注。该研究以内容分析法对中央和地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文本进行研究,最后总结了深圳、合肥、浙江等领先城市的借鉴意义。此外, 图1 中科院研究所重大产出导向评估 图2 热点对话:大学与研究机构的评价 三、收获总结 (一)研究方法 为期两天的会议,我听取了近30文章的展示和讲解,学者们绘声绘色的实际讲解和介绍提高了我对一些研究方法的把握与认识,开拓了视野。报告内容也涉及了众多我从未关注过的研究方法。例如在小组报告环节的“区域创新评价”分会场中所提及的DEA-BCC模型、SLM模型、非线性规划技术、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灰靶理论等。也有学者将现有的研究方法进行改进、将不同的研究工具相结合,在创新利用研究方法的同时更加全面分析了研究主题。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建立对评价结果有着重大影响,有学者提出自己建立指标体系的步骤为:参考文献建立初始指标,专家交流,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最后结合内部意义确定指标体系。在本次投稿论文的撰写过称中,我们曾因只通过参考文献来确立指标体系而颇感困惑。学者对各种研究方法的介绍使我收获颇多,也坚定了我继续学习相关理论方法的决心。 (二)学术交流 会议期间,我更加领略到了大家风范, (三)论文收录 在王群伟老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交互关系》已被《科研管理》专刊录用,将在2014年刊登。 (四)风土民情 会议期间正值上海大学第11届菊花展开展之际,主题为“厚蕴勤耕,菊香满园”的菊展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正对北门通往图书馆、教学区的大道上摆出了“辉煌历程”、“流光溢彩”、“辛亥革命”等多个景点,置身于充满艺术气息的校园,感受菊花“寒花已开尽,菊花独盈枝”的坚韧与美丽,更领略到上大师生的热情与活力。浦江两岸霓虹璀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近代万国建筑在七彩霓虹中显得晶莹剔透。在如此的氛围中夜游浦江,观赏两岸美景,令人陶醉。 四、结语 会议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我感觉收获颇多,学习了很多新思想,认识了些新朋友,思想给予我启迪,朋友给予我帮助。此次会议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和体验,非常感谢